◆今年我市完成棚改投資151.5億元,連續10個月位居全省第一
◆探索形成先建后拆、先驗房后交房、交房即領證等工作經驗
德州新聞網訊(記者楊德林通訊員任云飛)“與原先的平房相比,新樓房寬敞明亮,新小區配套設施齊全、環境優美,我們仿佛生活在大花園里?!苯?,記者走進德城區廣川街道堤嶺社區采訪,居民紛紛發出由衷贊嘆。
堤嶺社區是德城區面積最大的城中村,長期以來,環境臟亂差、遺留問題多。經過4輪棚改,堤嶺社區的1000余戶居民陸續喬遷新居。
近年來,我市累計開工棚改安置住房22萬套,總投資約1075億元,爭取上級無償補助資金56.2億元,獲得政策性貸款243.1億元、政府專項債券163.8億元。目前,全市已建成20余萬套安置住房,80萬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提升。
為加快推進棚改進度,我市成立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推進專班,統籌推進全市棚戶區改造、保障性租賃住房、公共租賃住房、人才住房工作,堅持城市更新“留改拆”并舉,建立“騰空一段、建設一塊、安置一片”的滾動改造模式。德城區堤嶺棚改項目結合岔河兩岸片區城市更新、陵城區蘆坊棚改項目結合西南片區城市更新,采取“先建后拆”模式,利用現有儲備土地,在配套成熟的地塊集中建設安置住房,改變了“先拆后建人等房”傳統棚戶區改造模式,有效加快了棚改安置進度。
特別是今年以來,我市對棚改項目實施掛圖作戰,做到“一項目一方案”,千方百計籌集資金,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響,快速推進項目建設。6月底,全市棚改基本建成13378套,提前半年超額完成年度建設任務;9月底,全市棚改開工率100%,提前3個月完成開工任務目標。全市棚改完成投資151.5億元,連續10個月位居全省第一。
嚴把質量關,讓群眾住得安心、順心。我市在政府門戶網站及時公開棚改政策、年度建設計劃、項目位置、建設進度、分配方案等信息,在施工項目現場設立信息公示牌,在竣工項目顯著位置設立永久性標牌,廣泛接受社會監督,切實保障了棚改群眾知情權和參與權。推廣夏津縣在棚改項目驗收階段“先驗房后交房”制度、武城縣“交房即領證”經驗,實現了安置戶住權和產權的同步,實實在在解決了群眾辦證慢、辦證難問題。